「時食」傳達的是自古以來,由五行醞釀而成的飲食哲學。人們順應著節氣的流轉來準備當令蔬食,在對的時間吃對的食物,形成養生之道。以春天為中心,由四樣餐具帶入春的飲食概念。「青物、辛甘、溫平、升發」分別代表了春日盛產、宜食的四類食材。將食材意象融入餐具的功能裡,透過每天接觸的餐具,在潛移默化間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性。

-將傳統的飲食文化賦予新意,使之與現代生活型態契合。
-展現當令當時、不時不食的飲食態度,減少種植不合時節的蔬果所造成的環境負擔,達到和諧永續精神。
-以春天為序,將概念表現在餐具中,進而傳達給使用者,延伸思考,影響的不只是春天而是一年四季。
-淺層的影響─提升餐具的實用性;深層的影響─透過每天接觸的餐具,將欲傳達的飲食概念融入生活中,漸漸改變人們的習性。




青物:盤子的造型輪廓,從油菜意象發展而來,盤內下凹的梗造型,讓菜餚可以瀝掉過多的油。
盤子的造型輪廓,從油菜意象發展而來,盤內下凹的梗造型,讓菜餚可以瀝掉過多的油。

溫平:春雨綿綿,微溫平性祛溼除春睏;紅棗、蓮子。
杯底與杯碟上浮出的造型是從紅棗紋路的意象而來,讓使用者在飲茶時可以把玩,放慢飲茶速度而仔細品嘗茶的滋味。

辛甘:春日陽氣初發,辛甘物立春陽;蒜、薑、蔥、芫荽。
醬碟則以蒜頭為意象,當醬汁隨著使用而減少時,中央鼓起的面會漸漸露出蒜頭的輪廓,並且落差處讓使用者沾取時可以篩去過多的醬料。

升發:春,萬物生長之時,宜食萌發食材;黃豆芽、綠豆芽、春筍、蘆筍。
湯碗中央延伸至碗的邊緣落差處,展現豆芽向上生長的意象,同時讓使用者在舀湯後,可將湯匙安穩的放置而不隨意滑動。


對我們所蘊含的文化重新審視與省思,運用設計,為文化元素尋找新的現代面貌,使傳統與現代人產生關聯。探求器物使用的精神層面滿足,期望使文化精神及價值觀與時俱進。 自古,農民累積生活體驗,將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,順應著天時變換,準備桌上的飯菜。至今,技術進步使作物生長不再受制於天氣,各種蔬果一年四季皆可取得,而飲食型態也漸趨精緻。 然而要吃得健康其實很簡單,發展到最後,便是回到最初——在對的時間,吃對的食物。不同的季節,盛產不同的食材,各有不同的屬性。而其所配合的季節便是它最適合食用的時刻。
張雲帆 & 簡瑭妮
沒有留言 :
張貼留言